国庆长假后的两个交易日,玻璃期货忽低忽高的行情玩起了“心跳”。一方面,由于8月底以来玻璃期货价格持续下跌,导致期货贴水现货幅度扩大,资金做多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。从持仓来看,最近2个交易日玻璃主力合约增仓逾10万手至31万手左右,创下最近一个多月来的新高,这是节后资金回流和短线资金流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。
另一方面,国庆节前后沙河玻璃企业限产、纯碱价格上涨等利好因素频现,也是激发市场做多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,尤其是近期有关沙河环保督察愈演愈烈,或影响后市玻璃供给,从而对供需面形成影响。
房地产调控升级需求萎缩成为一致性预期
黑色坍塌之后,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到所有工业品。9月份开始,市场对需求悲观预期趋于一致,这点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所呼应。宏观方面,房地产销售已经明显下滑的基础下,9月末各地再出台限售政策,房地产需求萎缩明确;微观方面,配合各地环保限制,需求端整体呈现旺季不旺的格局(但整体基本持平,并未又反季节性下滑)。宏观情绪叠加微观出货压力,工业品整体跌幅超预期。
供应首次实施限产关注落地情况
17年开始,环保限产风正式挂到玻璃行业。此前玻璃虽也提出去产能、环保限产的口号,但受制于生产线不可调节,实际生产中很少真正限产。今年采暖季或为玻璃的首个真正环保限产。从9月中旬邢台发布的限产方案可以看到,此次玻璃限产生产和加工环节都有涉及,且限产量均为15%。
据了解,供应限产15%将通过减少投入料来实现,即实际产量为设计产能*0.85。考虑玻璃企业正常生产中约有10%的超产,实际产量限制预计在15%-25%左右。根据限产名单,涉及生产线29200吨/天,占全国在产生产线20%。供给端减少量折合到全国玻璃行业的话,缩减不足4%,与此同时,深加工企业也在同步减产。“由于沙河深加工可以消化本地原片的40%,如果当地深加工企业如期执行限产,那么相当于需求端减少1.5%,再加上一些散乱污的小加工企业被关停,供给端缩减的影响被弱化。
至于后市玻璃价格的影响因素,继续关注地产需求和产业链库存等方面,特别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销售和投资呈现持续走弱的态势,叠加四季度玻璃行业即将进入传统淡季等因素,二、三季度玻璃需求端稳定局面或将被打破,加速玻璃价格拐点的到来。
需求端(玻璃70%通过深加工流入市场)同样有15%限产的约束。但由于缺乏详细的产能明细,我们这里难以直接测算出深加工需求的影响量。但从地区供需的角度来看,沙河地区是全国玻璃的批发地,当地供应远大于当期消耗。因此,同样缩量15%的条件下,供应缩量要小余需求缩量。当然,从工艺本身执行的难易程度来说,供应端缩减难度远远超过需求缩减。我们前期分析也讨论过,玻璃生产线缺乏灵活调节性(15%限产已经是窑炉可持续生产的最大缩量),而深加工环节开停工非常容易。需求端收缩比供应端更为灵活。
根据文件要求,供需双缩从采暖季11.15号正式执行,但沙河地区表示将提前在10月份就开始施行。盘面已然贴水,四季度供应端潜在限产支撑下,环保限产对玻璃影响偏多。但有个非常大的风险在于供应端的资金问题。
1、限产15%会增加玻璃企业生产成本,成本端预计增加10-15元/吨。
2、玻璃生产成本上升,但开停工不可调节。长时间停产是否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压力巨大?这点,不光是玻璃,可能是我们对于整体冬季限产的共同担忧。即,供需持续压缩下,企业资金流是否能够扛过这个冬天?
情绪过于悲观期价或宽幅震荡
从单纯基本面角度看,盘面在情绪引领下呈现贴水。而冬季限产因素对供应端收缩大于需求端,我们认为盘面情绪有超跌。
环保限产并不能从根部上改变玻璃季节性淡季价格压力较大的格局,只能是降低压力。后市其实更加应该关注厂家的库存情况。“无论是否有环保限产,如果厂家库存持续下降,那么现货价格仍将强势。但是如果环保限产的情况下,玻璃厂家的库存仍然持续上涨,那么环保限产也改变不了淡季下跌的趋势,只是会降低淡季累库压力。
(内容来源:中国玻璃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