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沙河地区为我国玻璃产能最集中的区域,占比超过20%。根据历史经验,沙河市场为全国玻璃行情的排头兵。而2017年11月份沙河9条产线因环保集中关停,更是令玻璃价格淡季不淡。在此大背景下,在今年3月6日、7日调研了沙河4家玻璃企业1家贸易商,参加了协会组织的玻璃行业研讨会。从调研情况来看,后市需求仍较乐观,而原材料纯碱破位下跌,盈利中枢显着抬升。当前玻璃的逻辑已由事件性关停向“优质产能缺口”转变,环保令成本抬升将驱使利润不均匀流向生产企业,率先使用清洁能源并具产能优势的龙头最为受益。
经销商补货速度加快,下游需求逐步恢复。当前“2+26城市”需求虽尚未启动,但企业平均产销率已超过80%,部分企业超100%。在生产企业连续提价预期下,贸易商积极囤货,同时近期出货速度也在加快,背后反应出下游加工厂正陆续复工,终端需求逐步恢复。部分华北终端需求受停工令限制,两会结束后需求有望集中释放,生产企业大多对后市需求乐观以待。
生产企业信心较足,分布阶梯式提价有望延续。春节之后生产企业已普涨2轮,幅度为0.2-1元/平米。8日厂家集中计划13日继续全面调涨,调涨幅度增加至0.2-0.6元。而华东、华南等地也全面涨价,与沙河交相辉映,大企业挺价信心坚决。
虽然当前沙河整体库存升高,但库存结构实则分化。调研发现除某三家大厂外,其他企业库存低于去年同期。在企业提价预期的刺激下,经销商积极补库,库存较去年也出现显着抬升。而下游加工厂尚未补库,随着终端市场需求逐步恢复,生产企业及贸易商库存将向终端转移,库存有望迅速去化。
环保高压常态化,推升生产成本。除南河两条线之外,去年因环保关停的线今年复产概率不大,同时因河北省提前完成玻璃减产任务,今年环保继续关停产线目前看概率也不大;未来国家排放标准进一步提升,趋零排放将成为大趋势。一方面脱硫脱硝装置24h运行(若是非常时期,备用装置也要打开),另外成本也随着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标准的提升而逐渐上行,环保高压常态化,高企的生产成本也支撑了企业挺价。(摘自网络)